首页

52美脚论坛

时间:2025-05-26 08:31:07 作者:闽南百年龙舟钉造技艺焕新生 浏览量:22419

  中新网漳州5月24日电 (廖珍妹)素有“闽南水乡”之美称的福建漳州市龙海区,地处福建第二大江九龙江的出海口,水系发达,“五月男人都在疯狂划龙舟”俗语在当地广为流传,生动地形容龙舟季闽南男儿对民俗活动赛龙舟的热爱和传承。

  5月21日至25日,2025年全国龙舟大联动暨漳州“龙江岁月杯”传统龙舟邀请赛在漳州高新区举行,漳州15支参赛队伍正劈波斩浪,上演巅峰对决。此次赛事所用龙舟,正是来自龙海区的造船世家吴福来、吴福宁两兄弟所造。

5月10日下午,福建漳州龙舟钉造技艺第五代传承人吴福来正在制作新的龙舟。中新网记者 张斌 摄

  九龙江流域河网纵横,当地的生产、生活与舟船结下不解之缘,每年农历举行“五月扒龙船”传统民俗,该活动已延续六百多年。龙海区造船业应运而生,如今龙舟钉造技艺已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,52岁的吴福来为这一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。

  “以船会友,赛龙舟让人快乐、让人振奋和团结……”近日,吴福来受访介绍这一传承百年的技艺与闽南端午文化的激情交融。

  “民众对民俗活动愈加重视,当地龙舟赛越办越多,参与人数逐年攀升。”吴福来介绍,找他们家制造的龙舟长度也越来越长。

  “改革开放前,我们造的龙舟约15米,后加到20多米,这几年甚至加到30多米,我做过最长的龙舟达36米,可容纳90人同时划。”吴福来介绍,龙舟制造经费均由村庄自发捐款而来,近年来捐款金额有增不减。在他看来,这一充满激情与拼搏的民俗活动日渐盛行,与当地民众经济水平提高有关。

5月10日上午,漳州市龙海区埭美村为吴福来新造的3条龙舟举行吉水仪式,图为当地村民们将其中一条新龙舟推入水中。中新网记者 张斌 摄

  一条传统龙舟要经过选材、开锯木、安底起底、做大坡、安肋骨、涂漆、请船下水等10余道工序才能诞生,少则一周,多则半月。在选材方面,福建杉木韧性好,纤维密度高,水中浮力大,很适合做龙舟。吴福来指出,用料和工艺直接影响行驶速度,需非常谨慎;而龙海的龙舟未安装龙头,只为适应水乡河道狭小、小桥多的特点。

  最后一道工序“请船下水”,当地会举行新造龙舟吉水仪式。进献贡品、祭拜祖庙、敲锣打鼓、鞭炮齐鸣……仪式庄重又热闹,岸边则挤满赶来一睹新龙舟风采的民众。吴福来会为新龙舟“点眼”,赋予其生命。“我们这一派龙舟用鹰眼,形状如三角形,寓意龙舟如鹰一样行得快、看得远。”

  闽南地区龙舟竞渡时间跨度较长。据吴福来介绍,龙海区最早农历四月初一开始组队训练,最迟赛到农历五月二十才结束。

5月10日,漳州市龙海区埭美村村民在水中划着刚入水的新龙舟。中新网记者 张斌 摄

  吴福来表示,赛龙舟这一水上运动是闽南“爱拼才会赢”精神的生动体现,也寄托风调雨顺、添丁发财的美好愿望。

  吴福来的龙舟目前供应漳州、厦门、泉州、广东潮汕,他和徒弟们一年可建造20艘左右,在订单高峰期常起早贪黑工作才能按时交付。他介绍,民间对赛龙舟的热爱推动了龙舟钉造技艺的传承与创新。

  “市场需要更强竞赛性能的龙舟,且对美观度也越发重视,以前只需简单上色,现在需请专业人员描绘。”吴福来表示,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,传承千年的龙舟破浪向前,生生不息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全国多地启动建设社会4分钟急救响应系统

甘肃在省级层面建立分领域联络指导机制,由省委组织部各干部处牵头联络指导各归口单位,推动做好党纪学习教育的整体谋划、上下衔接和指导推动。各级党组织抓住学习重点,丰富学习载体,组织党员、干部认真学习《条例》,确保学有质量、学出实效。

中新教育丨四川省教育厅:严厉打击违规竞赛 请学生、家长提高警惕

戴兵说,当前国际形势动荡加剧,危机冲突此起彼伏,挑起宗教仇恨、煽动种族主义的现象屡屡发生,伊斯兰恐惧症以及其他形式的歧视、排外心理不断加剧,令人痛心。中方赞赏巴基斯坦和伊斯兰合作组织提交“打击伊斯兰恐惧症措施”联大决议草案,支持联合国在打击伊斯兰恐惧症方面发挥积极作用。中国很荣幸成为该决议共提国。应对和打击伊斯兰恐惧症,必须标本兼治。

美国司法部联合多州对苹果公司提起反垄断诉讼

6月29日电(记者 陈彩霞)6月25日至27日,202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在辽宁大连举行。论坛期间,法国桥智库主席、G20工商峰会能源工作组成员周瑞(Joel Ruet)在接受专访时表示,技术补贴政策有利于绿色产业发展,中欧双方应建立互信,克服困难,共同推动未来全面合作。

【博物馆寻“龙”记】探寻秦陵铜车马和秦盾上“夔龙纹”的奥秘

1944年11月,国民党台湾党部在永安创办发行《台湾研究季刊》杂志,旨在“研究台湾各种问题,加强国人对台湾的认识,并供政府建设接收之参考”。其创刊词的第一句话便是“台湾自始至终是中国的领土”。

当好接续奋斗生力军

开幕式上,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终身教授朱杰人作主旨演讲时表示,中华古代文明已成为中国人的生命基因。他认为,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,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的新文明。为此,朱杰人提出,第一,不能割断历史,新的文明是建立在传统之上的,而不是凭空产生的;第二,新形态的创新必须与时俱进,不断自我更新;第三,开放包容,与其他文明互学互融;第四,文明的创新必须坚持主体性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